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所列之診斷。主要有三大核心症狀,這些症狀回溯出現時期,應該至少於12歲之前發生。
在不專注部分常看到的有:粗心犯錯、精細工作不確實、難維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容易心不在焉、無法遵循指示完成工作、時間管理不佳、欠缺組織規劃能力、逃避需要長久心力之事物、容易分心、容易忘東忘西。所以在學齡兒童可以看到的就是無法完成作業,到了青少年或是成年人時,則容易逃避需要規劃或是較難的任務。
許多父母會有疑問,孩子在看電視或打電動時常常一坐就是幾小時,可是靜態的看書、畫畫就沒有辦法,可能幾分鐘就喊無聊,這樣到底是專注度不夠,還是只是沒有興趣。這個差異性在於,不同的活動所需的專注度原本就有差異,電視與電動因為畫面不停的變換,加上各種視覺吸引的效果,只需要維持短暫的注意力就能持續進行,但在要求較長專注度的工作時就會露出馬腳。試想即使是看小說,若是只能維持約一面的專注度,看到下頁就忘了前頁內容時,自然是無法進行、也無法從中得到樂趣。因為專注度不堪負荷這樣的任務,久而久之也會養成厭惡與逃避的態度,無法養成看文字說明或童書的習慣。
在過動與衝動向度部分則會觀察到:大量的活動好似停不下來、即使坐著也會扭來扭去、手腳隨時在動或玩東西、在不合適的場合爬上爬下、多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安靜、無法等待、容易插話搶話、同時進行多項事情、容易干擾打斷他人。
好動與過動的差別在於,前者雖然活動量大,但是神經動作、精細動作的控制沒有問題,可以進行靜態的活動。過動者在靜止時容易有主觀的不安感覺,當被要求不能進行大動作(走路、站立)時,常會需要轉變為小部分的動作(抖腳、敲手、轉筆)來化解坐立不安的感覺。
綜合前面三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三大核心症狀中,有些人會以注意力不足(30%~35%)為主、有些人以過動與衝動(10%~15%)為主、最常見是混合型(50%~60%),也就是說具有明顯注意力不足、過動、衝動的症狀。同時隨著個人的年紀增加,環境所給予的要求變化,某些核心症狀(尤其以過動為主)會較為不明顯,或以不同的形式表現。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盛行率
ADHD 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率在5-12%不等,受到不同的診斷工具、診斷標準、個案樣本來源而有所差異,台灣的本土研究則在5-7%,其中男女生比例為4:1。兒童時期男女比例的差異,部分也因為男女生表現不一樣,男生會以外顯行為為主(衝動、過動、破壞行為等),所已比較容易早期被發現進而轉介診斷治療。反之,女生常以注意力不足、焦慮、憂鬱等內顯行為表現,較不易早期發現,可能到青春期或成人期才被他人(自己)發現。如同案例2的婷婷,雖然小時候就有不專心的症狀,但是在師長結構化的學校家庭境下,其專心度可能不會造成明顯的障礙,但往往隨著年齡增長,到了學業壓力增加,且伴隨情緒困擾時才被發現。隨著年紀增長,過動的症狀會逐步改善,然而衝動與注意力不足常持續影響個案。約有60%的個案到成年時仍有殘存症狀,也就是目前提到的成人 ADHD,成人 ADHD 病患中男女比例相近。
- 書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出版單位:衛生福利部
- 網址:http://www.mohw.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