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尚未找到可以「根治」的辦法,亦即目前的療法並不能根本上讓受困擾的人們告別互動溝通的困難、不再過度執著於重複,但至少透過嚴謹的研究,我們已經確知某些治療確實能夠改善症狀、促進適應。以下我們就簡單介紹目前醫學證明有效的治療方針:

Image removed.

1.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是一種透過調整環境、設定誘因,有系統改變人的行為的一種治療方針。

在前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自閉特質無論是在嬰幼兒階段或是成年,都會很深刻地影響一個人,然而這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若是能夠考慮每個自閉特質的人的個別差異,因應其能力的強勢和弱勢之處來設定訓練方案,那麼後天的教養訓練還是能相當幅度地令他們學會很多原先靠自己很難學會的技能和技巧。而在這些教養訓練的方針中,最被醫學證實其效益的,便是行為治療技術。

一般來說,行為治療常是開始於對治療對象的仔細評估,在評估中可以知道對象有哪些優勢能力可供運用,哪些又是該特別加強或必須迴避的習性。接著,治療師開始針對特定問題行為(想改掉的)或目標行為(想令對象學會的),仔細分析行為的前因後果,然後根據行為治療原理設計訓練計畫。在計畫出現後,治療師便會領導治療團隊和家人開始執行治療計畫,執行中隨時監控成果、隨時調整計畫,直到能看到訓練的最終成果。

這樣的行為治療方針,依據核心技術和所重視目標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像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behavioranalysis)、地板時間(floor time)等療法,也有像「TEACCH自閉症結構性教學」這樣在美國已行之有年的療程;而行為治療的概念也被廣泛應用在協助各個階段的自閉特質的人們,像是早期療育、特殊教育、職業訓練、社交功能訓練等。

雖然這樣的資源在台灣仍不夠普及,但如有需要,還是可以洽詢醫院的精神科、身心科、兒童心智科、復健科等,或是學校的輔導中心或特教中心。

2.友善環境

自閉特質的人因為本身的特質,常常令身邊的人感到頭痛甚至難以包容,然而當我們逐漸了解自閉特質的成因時,我們會發現擁有自閉特質的人當表現出諸多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時,他們其實也是受制於本身大腦的特異性,或者可說,他們真有那麼一點點身不由己。因此,當我們仔細去探究他們做出讓人頭痛舉動的原因時,其實也就很常發現那當中「故意」的成份沒有想像中那麼多,甚至,會發現他們的某些看法其實是那麼直率,甚至可說是天真到無可救藥。因此,考慮到他們確實是可以被體諒的,而且越來越多教育經驗告訴我們,在適當的體諒並且給予足夠的回饋時,他們的表現會更好、和人的衝突會減少、更有機會習得大家所看重的價值觀,現在,越來越多專家開始提倡「給予自閉特質的人友善環境」的概念。

所謂的友善環境,其實就是先透過大眾教育,提昇大家對自閉特質的了解,然後使大家在了解後能調整對自閉特質的人的期待,進而能夠包容他們的特質,甚至更積極地給於他們適當的協助。在這樣的氛圍下,自閉特質的人會有更好的適應力,而更能發揮潛能。

值得一提的是,友善環境並不意味著全面的包容甚至縱容,其實,「能回饋自閉特質的人應該要改進的方向」也是友善環境的重要元素,因此,無論是在政策上、學校裡、家庭中要營造友善環境,設立明確的界限、完整的回饋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3.藥物治療

雖然目前有許多開發中的新藥物被寄予厚望(例如利用催產素改善溝通和互動的障礙),然而在新藥物的測試資料尚未完整之前,可以確定的是目前並沒有能夠「根治」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藥物,而目前的藥物所能協助的範圍主要是減輕某些過強自閉特質帶來的困擾,以及治療相關的精神疾病。

在臨床上,醫師會使用像抗精神病劑、抗憂鬱劑、鎮靜安眠藥劑等藥物來協助減輕一些過強自閉特質所帶來的困擾,例如躁動不安、退縮、攻擊、自我傷害、太嚴重的重複行為等。雖然藥物不能消除核心的自閉特質、對於這些困擾的改善程度個案間其實有不小的差異,但是當這些困擾太過干擾時,藥物的使用其實是一個重要的選擇,然則使用上必須密切和醫師保持討論。

另外,自閉症類群障礙症也常常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抽搐症、癲癇、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躁鬱症等,這些疾患各自也都有適合治療的藥物,經驗上,若能妥善治療這些合併症,患者的生活品質都能有顯著的提昇,也因此,對於合併症的治療,臨床醫師的態度通常是積極的。

除了治療外,有不少來自政府或是民間的資源,也能協助患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人們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像是:

1.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是指針對孩童可能的發展遲緩,早期發現並及早給予專門的輔導與訓練(例如先前提到的行為治療等),以期避免惡化、或有機會追趕上正常的發展進度。目前,已有足夠的證據證實早期療育的效果與重要性,因此政府針對早期療育有制定完整的政策,當家長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的現象時,可將孩子帶到各大醫院的早期療育中心、復健科、兒童心智科、或小兒神經科接受早期療育評估,若符合早期療育資格,則政府將給予部份補助來協助孩子接受早期療育。由於自閉症類群障礙症於孩童階段亦屬於發展遲緩的一種,因此也能受益於早療療育資源。

2.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是指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教育,這不但能兼顧特殊學生的受教權,同時也是發揮特殊學生潛力的最佳教育策略。在目前的制度下,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學生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可以考慮申請特殊教育身份,由各地鑑定輔導委員會審核通過後,即可接受特殊教育資源的協助。相關資訊如有需要,可以主動詢問各級學校的輔導室或特殊教育組。

3.重大傷病卡與身心障礙手冊

重大傷病卡可用於健保醫療費用的減免,而身心障礙手冊則用於申請一些專屬的福利資源(例如富康巴士、學費減免等),這兩者都需要由醫療人員評估疾病嚴重度後,通報相關機關,由該機關判定核准後才能核發。雖然自閉症類群障礙症屬於可申請這兩者的重大疾患,但實際的申請狀況需尊重專業評估和相關機關的判定。

4.民間團體與基金會

除了政府資源外,有許多民間團體也積極投入協助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患者和照顧者,定期或不定期舉辦親職座談、校園宣導、療育課程等,和醫療資源最不同的是,民間團體所匯聚的人們許多都是「自閉特質的過來人」,無論是擁有自閉特質的人們或是家屬,大家都能提供許多切身的經驗,並給予理解和支持。這樣的團體,例如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等,其實都很歡迎需要協助的人們,也歡迎各界的參與和資助。

文章出處說明
  • 書名:與自閉症特質同行
  • 出版單位:衛生福利部
  • 網址:http://www.mohw.gov.tw/